长岛海钓基本功之一掌握海流与钓点关系

发表于 2015-04-29 22:58 发布者:木林森 评论:1 浏览:13555 分享
       海钓,作为近几年来在我国钓鱼界迅速发展的休闲垂钓项目,以其海洋的广袤、深邃、神秘和钓感刺激并富有挑战性而激发出广大钓友,包括内陆钓友的极大热情。与此同时,钓友们对海钓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引起关注。以前的海钓文章多侧重于在海钓的实践中某鱼种的钓法和如何选位,如何用饵以及潮汐、季节的掌握等等。而大多忽略了海钓在施钓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或者叫“大前提”,即就是海钓中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这就是之所以为什么同处一个钓位,同在一条船上,同样的钓具、同样的钓饵、钓获量、钓获个体却相差很大的原因。笔者多年从事海钓活动,近些年来特别注重在海钓实践中刻意海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反复实践,检验,至今虽然还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总算还是有了一点发现并小有心得,对此特撰拙文,以期为热爱海钓的诸位钓友做一参考,如有不当还望指正。
潮流流向间的变化关系
苍茫大海,浩瀚无垠。其潮汐的涨、落变化更是“暮去朝来淘不尽,遂令沧海变桑田。”白天海水涨落为潮,夜间海水涨落为汐,其每昼夜海水两次涨落,即人们所说的“半日潮”。
我国有着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濒临南海的广东、广西,地处东海的浙江、福建,位于黄海中南部的青岛和黄海东北部的大连,渤海边的秦皇岛、天津等。这些地区的潮汐变化除时间上有所差别外,基本上都是半日潮。同时,在潮流的流向上,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海底地貌等不同,各海域也各有差异。以长岛海域为例,涨潮多以海水西流向为主,落潮则为东流向。而黄海东部的庄河和黄海北部的长山列岛以格仙岛为界,以东海域,则变化为涨潮东北流、落潮西南流。同时,在潮汐涨落的海水流向上,不管从哪一方位开始,基本上都以一个圆周的形式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比如,涨潮时海水流向为东北流向,经过短暂的时间(大约1.5个小时),海水流向便会转为北流,然后是西北流→西流→西南流→南流→东南流→东流→再回到东北流,周而复始,俗称“推磨流”。只是在大潮汐时期与小潮汐时期,海水的流速、强弱不同:大潮汐海流的强度较大、流速较快;小潮汐时海流的强度较小,流速缓慢。以黄渤海分界线的旅顺老铁山海域为例,大潮汐时期,其海面下1米处的海流流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以上(1海里等于1852米)。而小潮汐时,每小时还不到3海里。这里只是对潮汐大小不同而流速不同的区别,但其海水的流向却是没有大的“方向路线”上的差异。对此,准确掌握潮汐变化间的海水流向间的不同,并对其海流流向加以很好的利用,应该是钓友在实施海钓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
大海的潮汐涨落作为亘古不变的“规律”  (时间上略有差异),一直为广大沿海钓友所熟悉,并对潮流的变化时段也多有掌握。抓住潮汐变化的有利时段出钓,常常会有制胜的把握。
凡经历过海钓的钓友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当海面风平浪静,海流平稳,钓线“站”得“笔直”时,海鱼的觅食“热情”都不是很高,甚至还有“不开口”的情况,这里除了有海鱼的生物钟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此时段的海水相对处于“静止”阶段,使海鱼泳层周边的海水溶氧量很低,如同淡水鱼缺氧状态;而当海流大幅涌动,周边的海水大面积流动翻腾,形成纵向与横向及“上升水流”,其海水溶氧量大幅提高,同时带动了周边及海底浮游生物、甲壳类动物的出现时,必然会激发出海鱼的觅食热情。这是为什么有经验的钓友一直注重潮汐变化时段的海流变化,及时施钓的主要原因。
自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笔者除在后期玩过一段“浮游矶钓”外,基本上放弃了岸钓、堤坝钓、矶钓而专司船钓(也是因为近海无大鱼的缘故)。风里浪去二十余载,除偶尔实施拖钓外,大多时仍以沉底钓为主,所钓钓点也多为水下暗礁、沟堑或障碍区。对此,对水下钓点的判断常常会因海流流向的不同有所误差。那时船钓多在“三山岛”海域(大连港外8海里处孤岛),水下钓点因钓得次数多了,也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菜园子”,每次出海都能“手拿把掐”拎上几尾“重量级”的大鱼。如岛东一处水下30米左右的一“卡岩疆”,便是大鱼经常出没的钓点。小潮汐时,用抛锚定位钓法,且因流水平稳,下钩基本上都能准确直达该水下礁根底部的岩洞区“拿鱼”。而在大潮汐时期,因抛锚起锚流水活动不便,更因此耗费不少力气,则采取看准海水流向“顺流飘钓”。利用流水将钓组慢慢“流到”那一“卡岩礁”下,一样也有大鱼中钩。此法惟一的缺憾是常常会因收线不及,钩坠卡入水下暗礁之中而损失一套钓组。这是利用流水“飘船”施钓。在海面多有障碍的海域,利用流水流向,照样也可以“拿鱼”。前几年的一个深秋,笔者带几个“学生”前往大连“星海湾”筏区船钓。上午9时左右,“掐准”涨潮“西流水”时段,将钓船泊于一熟知钓点的东边球筏上拴牢,下钩后利用“西流”慢慢放出钓组。此处水深35米,放线抵底后被“流水”打斜在37米左右。然后慢慢在“西流”中缓缓放出钓组,当放线至绕线轮电子数字显示为43米处,顿觉手中钓竿一震,立刻扬竿刺鱼已有鱼中钩,再略一放线,立刻又是竿体一抖,又有鱼中钩,快速收回钓线,只见钓组之上已然有两尾超过500克的黑鲪出水。依次再放线沉底,缓放钓组又是刚到43米处,又是钓竿一震,刹钩又中一尾近千克的黑鲪。在我身旁施钓的“徒弟”老唐不明就里.只是埋怨钓点不好。为彻底让他明白怎么利用“流水”的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我俩调换了位置,然后同时放线抵底,只是这次我让钓组又稍稍比先前“飘远”了两米左右,当绕线轮显示为45米左右时,立刻便有鱼中钩,老唐那里依然不见“半根鱼毛”。至此,我将其中的“奥秘”告知于他。果然,他第二钩当钓组放出43米处,果然有大鱼中钩,使他恍然大悟。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只要钓点正确,钓组匹配得当,流水不是很大的前提下,一般钓友都会钓到鱼。而在流水转换变化时,仍墨守成规,一成不变,是难有收获的。因为海流流向的变化,原钓点已难以同正常情况相比,且不在控制之中。如原钓点恰好在钓船的下方,因流水涌动,放出钓线必然会被流水打斜,此时钓组抵底后根本不在原钓点位置而偏离,能钓上鱼来那才是怪了。此时,只有将?自船位置“顶流”后移后,利用流水将打斜的钓组慢慢飘到原钓点,才能有机会中鱼。
利用潮流流向的施钓方法
正确地掌握潮流流向与钓点的关系和实施海钓活动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
飘流钓(又称放流钓),是海钓活动中的船钓一种钓法,多在海面上无障碍,海底下多暗礁的海域进行。
具体的施钓方法为:在确定钓点的情况下,以水下钓点为基点 (或GPS定位或目测“三点一线”定位),利用海流的作用,先将钓船驶到潮流流向的“上风”处,即如“东流”则将钓船先定位于钓点的西边,然后放线抵底,通过钓船被流水的“推行”,使水下钓组慢慢靠近直至正确到达钓点中鱼。如已飘离钓点,需将钓船重新驶回原处,再次“放流”。一般情况下,这种“飘流”钓法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前提是必须熟知钓点,并且是在风速不大于海流流速的情况下。
定位钓,多在海面多障碍的海域进行。如养殖筏区内、鱼排密集处。
具体的施钓方法:离原钓点5—10米处的海面将船泊定(仍在“上风”),视流水的大小慢慢放出钓组“逼近”钓点。如钓点在西,又恰逢“西流”水,需将船泊停于钓点东面,放出钓组后,通过慢慢放线的方式“找鱼”,一般情况下,此法大多会有较好的钓获。
充分利用和掌握好海流流向与钓点之间的关系,是海钓的“真谛”和“基本功”之一。当然,这句话好像说得“大”了点,但笔者是想强调海钓中要充分利用和掌握潮汐流向变化与钓点关系,并引起热衷海钓的钓友关注。这也是我亲历后的经验。但因地域不同,各地的海钓情况必然也略有差异,撰此拙文,仅供海钓爱好者参考


3 顶一下

对不起,您所在的会员组没有评论权限。
总共有1条评论

鲁公网安备 37063402000137号